學外語的漫漫長路

前幾天跟法國同學聊天,得到一個心得感想:學外語的學生,幾乎永遠都處在不滿意自己的挫折感之中(這同學的口頭禪是"我中文很爛",就像我也一直覺得"我法文不好"),看到比自己程度好的會羨慕,但有天自己有這個程度時,還是會覺得不夠。

因為學語言是長期抗戰的事,尤其對於長大才開始學的語言,其實幾乎已經注定終身不可能達到跟母語人士相同的水平(而且我三十歲才開始......記憶力跟年輕人真是不能比了-_-),所以我們永遠都會發現自己的不足,有字彙不懂,有文法錯誤,聽力障礙,表達困難,等等......

學校打的分數,只是一個概略的參考值,心裡其實會知道,真的要把這語言拿來當專業用時,還是會遇上許多的困難,到時高分也不見得有用,分數又不能吃

我從這個學期以來,常常覺得,學得越多,不確定感反而越大了;連用簡單字彙心裡都會猶豫一下,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也未免太退步了,連這個都不確定?!無法很自然地讓文字流出來,而需要很費力地去雕琢與驗證,結果,如果考試寫得好,我也不會覺得自己很厲害,因為總覺得是莫名賺到,剛好今天犯的錯誤比較少,如此而已;如果考得不怎樣呢,還是會自責,覺得搞這麼久啦,還是犯一堆錯誤,或有些很簡單的概念表達不出來,實在太沒用了......

然後就發現,一切回歸到一個基本的修行問題:我有沒有辦法就只是接受自己每一天每一刻的狀態,與所有發生的事,不以短暫如流沙的結果評斷自己?我的行動究竟是源於熱情與喜悅,還是我把它當成了某種追逐?

一直記得以前看過某個人學英文的感想,他真的很喜歡英文,每認識一個單字,他就覺得像是在繽紛的花園中多認識了一種花一般感到喜悅......我覺得那是很美的心境,勉勵自己也不要忘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