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不小心瞥見法國電視台正在做主題是 Franc-Maçonnerie - 共濟會的節目,我看到的時候已經快結尾了,對此大名鼎鼎的"神秘會社"當然要注意一下,但除了聽到最後一個人闡述共濟會是個靈性組織、歡迎與包容各種宗教之外,沒有看到太多資訊
倒是意外在書店逛見了好幾排的書,主題都是共濟會,有講儀式意義的,講怎麼參加的,講符號學的......至少幾十本,一開始挺令我意外,我本來以為,這個組織是超級秘密、地下的,要入會要先考驗你會不會出體、通靈或者看見aura(哇哈哈....想很多吧),但看起來,它其實主要針對想要靈性成長的人,與所謂"神奇能力"並沒有很大關係;大剌剌連分會在哪都直接寫列表告訴你,所以倒比較像靈修同好會
反而是歐洲wicca的組織,根據我打聽的結果,都很地下化,要參加,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這畢竟是個天主教影響很深的國家,有些人對"巫術"的偏見,恐懼與排斥的程度,真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連年輕人都不見得很開放唷!並且根據我"不客觀"的經驗(因為樣本數太少),來自東歐(如俄羅斯、烏克蘭)的受宗教影響尤其深,對巫術比較相信與害怕,我認識的那位阿爾巴尼亞媽媽,也因為宗教觀念,而非常排斥同性戀(她很激動的說,神造人,就是一男一女的結合,同性戀違反自然!聽到我瞠目結舌,怎麼這些人都這麼單純,聖經說什麼就奉為金科玉律啊)
雖然法國年輕人喜歡"歌德風",就是把自己搞得黑黑的、像魔鬼崇拜的教徒,但真正落實身為巫師需要做的工作者,恐怕很少吧.........
跟一位阿爾巴尼亞媽媽聊天,談到他們當初移民法國的歷史,原來東歐移民們當初懷抱的法國夢是,來到一個先進國家,福利超好,不用工作就可以生活.....
結果一來,就必須為了生活,在連法文都不會說的情況下,進工廠去工作;這位媽媽當初在祖國就是做裁縫的,因此她很快找到縫紉女工的工作,她老公是機械師,卻反而沒有工作可以做(想來是因為,機械師必須要能跟客戶溝通,必須要會講法文才行)
想到許多人對法國懷抱的美好想像,對照起諸位留學生在這裡生活的感想,不禁更覺得法國真是個奇妙的地方,如果要選一個國家是幻想跟實際落差最大的,我想法國絕對可以排到榜上前三名吧(不知道東南亞國家的移民們對台灣是不是也有一樣的感覺?)
看到老一輩歐洲人的生活習慣,會覺得很有趣,光是飲食,以這位阿爾巴尼亞媽媽為例,每一餐都要吃"歐式",就算偶爾吃亞洲菜,飯後還是一定要來個麵包配乳酪,不然就覺得那餐好像沒有吃;白米,我們喜歡煮得軟又Q,他們喜歡會彈牙的粒粒分明,而且他們覺得我們煮的白米"沒有味道"
在法國買米,後面的烹飪說明,都會說要用加了鹽的水去煮米,想來就是老法們吃不慣原味米香的緣故;也有法國人說,台灣的麵包真噁心,都不是麵包(因為我們吃慣了口味多變的日式台式麵包,有甜有鹹,他們只吃"原味"的歐式麵包,想來我們一開始無法品嚐歐式麵包的麥粉香,跟法國人無法體會米的香氣,是一樣的道理吧......)
新世代的法國人已經蠻國際化的,對異文化接受度也很高,比較不會有一餐不吃麵包感覺會死的情形發生(或許亞洲有些人也是不吃米不能活啦.....)
我發現從味蕾對新食物的接受度,真的可以反映出大腦對新文化的接受度呢!通常越是容易接受與欣賞異國食物的人,心態上也是比較開放的,而那些怎麼樣都一定要照原來的飲食習慣的人,好像也傾向於容易抓著自己原有的價值觀不放(我只是根據看到的案例做比較,當然不是說一定都這樣啦 :p)
但食物畢竟是深深烙印在心底的、喚起最原始的依戀與情感的媒介,味蕾或許能培養對新滋味的欣賞力,但對原生文化的飲食口味,永遠都會有一種無法割斷的執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