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情結之"我要優秀"

這幾年,我覺得自己一直在對抗我的"知識份子心結"

之前某個心理醫師有提到過"台大病",指那些從小到大都在功課上很優秀的孩子對失敗與挫折的容忍度比他人低,也比較無法接納他人的意見與批評,這情況其實不是說所有唸台大的都這樣,我比較認為它是一種認為自己的價值在於"優秀"的價值觀

先說明我不是台大人,我原先也不認為自己有知識份子心結(我唸的學校一向都不是第一名,不過我在學習團體裡大概都會維持個中上的程度),但這幾年被迫去面對心裡強迫自己"優秀"的那個部份,讓我驚覺自己其實已經被這價值觀捆綁得很深,雖然沒有那種"拿了第二名就要去自殺"的極端,但我的確很不甲意"輸的感覺"

出國跟出社會,對很多在台灣習慣了當精英的人是一個大挑戰,尤其當是去到一個自己語言不太行的國家時,會突然發現自己變得像智障,連最簡單的事情都沒辦法順利完成,由於外國人的身份,搞不好還會遭到那個國家的"下等階級"的白眼與欺負,突然從大家仰頭讚嘆的星星,變成賤民(原諒我,我一時還真找不到形容詞...)那種挫折感與自卑感真不是言語可以說得清楚的

出社會也有這樣的挑戰,許多知識份子因為在學習能力上比他人優越,就以為人生成就也是這樣決定的,但是,公司並不是按照智力測驗或學測分數來決定你薪水多少跟升遷與否的,在職場上,要做好一項工作,除了智力,還有許多項"學校沒有考"的能力也很重要:團隊合作啦,彈性啦,態度啦......有些人以為自己能力95分,公司就要很配合自己、很重視自己,但是,許多時候,75分就足以勝任了,而95分的人拿翹或態度不佳,或完美主義到讓人抓狂,反而不利工作的進展,這時候大家當然寧可用那個75分的人就好了.......發現自己的優秀竟然沒有原來自己想像的那麼重要,也是會讓以為"世界是靠精英運轉的"的知識份子感到很絕望

如果人人都當第一名,最後一名誰要當啊
如果人人都認為第一名才有價值,我們是認為拿最後一名的人都該去死嗎?
所以,我觀看自己的"優秀心結"到後來,很驚悚的發現,我們骨子裡是不是在歧視那些"不優秀"的人?雖然我們表面上很nice,那個nice是建立在讓我們處於感覺舒適、界定好了的"優秀階級劃分"上,因為我們處在比較好的那一端,所以世界很美好,因為這世界剛好正是"我要的樣子"!萬一有一天,被自己認為"不優秀"的人打破了這個階級,讓大家定位好的角色動搖了,那些原來一直認為自己很優秀的人可是會恐慌到死的,因為世界被威脅了,地位被威脅了

如果我們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優秀,我們怎麼可能打從心底真的不批判別人的不優秀?(有點難懂,希望有人看懂我在說什麼)何況,一直把焦點放在"我要優秀"上面,看到最深處,不是一種自私嗎?我們要做最好的,那就是希望其他人都在我們腳下了?我們這麼強調自己的價值,那他人的價值何在,我們在乎嗎?

很矛盾的是,有這種優秀情結的人,也很容易有自卑情結,一個靈性治療師就跟我說過,還有唸哈佛的跟她說自己感到自卑哩..............

在學習的路上,這種追求優秀的情結不完全是負面的,因為它也的確發揮了督促我們做得更好的功能,激發我們的動力,但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覺得這種"為了贏要拼命"的精神會帶來負面情緒很多的副作用>_<" 同樣是唸書,變得無法純粹享受唸書和獲取知識的樂趣,永遠都在戰戰兢兢自己掉到落後的位置上,"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書中提到這個狀況,說得非常貼切,就算我們得到掌聲時,也無法享受,因為恐懼它不長久;而我們只要一不順,就馬上被負面想法攻佔了,情緒跟著起伏......結論就是我們永遠活在自製的地獄之中

做一件事情最好是因為熱情被驅動(術語叫做"內部動機",相對於為了結果而學習的叫做"外部動機"),放下那個對於比較跟輸贏的天秤,同時就放過自己也放過他人了。

1 comments:

CCY 提到...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鞭策。當我在評量同事時,我看的是他投入的心力而不是他本身優不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