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文

我覺得好像有必要澄清一下上一篇文的論點。

我並不是說,我們應該怪罪爸媽這樣對待我們,因為,既然人不是完美的,我們當然不可能有完美的父母,而親子關係中,中式父母親對孩子優秀的期望,又幾乎是難以避免的。

曾經看過一本書,寫說,我們憑甚麼以為父母親應該接納我們呢?

也許這句話,更適合用來做我上一篇文章的結論。
我今天並非想呼籲爸媽都不要再給孩子壓力,因為對許多我們這一代的父母來說,他們已經習慣這個模式很多很多年,恐怕還會繼續沿用很多年;但若是這個信念與行為模式造成負面影響大過於正面影響,要想辦法改變情勢的,還是我們自己。要想辦法跳脫這個代代相傳的價值觀,要改變的並不是我們的父母,而是我們自己。

瞭解父母的想法與行為模式,進而尋求更好的相處溝通表達之道,好避開摩擦與傷害,盡量讓雙方都雙贏......這的確是需要很大的智慧的,畢竟我們很容易覺得,溝通不良一定是別人的錯,明明是他們不講理為甚麼我要放下身段去找到解決辦法,(別說親子代了,平輩之間也會這樣吧?)但是,這就回到了老問題,為何我們可以期望他人改變好讓我們的生活輕鬆些呢?

中式的親子關係黏得很緊又很久,不像西方社會許多孩子成年後父母子女就開始各有各的生活,感覺上我們要跳脫父母的影響很困難,這或者是亞洲人的一個特別的挑戰吧,但也因此我們更有需要歷練智慧來改善這個環境,就視為是多修的一項學分吧! :)

1 comments:

匿名 提到...

盼兒成龍盼女成鳳,
所以,我們如果做的不好就會感到一股羞愧感
這羞愧感本來不是來自我們的
當我們還小的時候,能敏感的感受到父母親的心情
但我們分不清楚這複雜的情緒是來自何方
於是我們將它們錯認為了是我們自己的情緒
所以父母的情緒變成了我們的情緒,父母的羞愧變成了我們的羞愧
多少的世代它一直這樣被繼承下來,變成了根深蒂固的觀念
它是榮格所說的集體無意識,佛教所說的共業
學習劃分清楚哪些是我們的哪些不是我們的,然後讓這本我的察覺傳承下去
那麼新的世代就不再受此束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