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不能犯錯?

在語言學校待了這一年,觀察到亞洲人與歐美學生的個性真的有相當的差異。

亞洲學生一般都被認為比較靦腆,是的,我們不像歐美學生,到處看到人都馬上可以很熟的稱兄道弟起來,上課也比較不勇於發言,提到問問題,更是害羞,亞洲學生似乎即使有問題,許多也都寧可自己默默低頭查字典,而不會舉起手提問,承認自己不懂。

老實說連我自己都不太喜歡一直發問,某種程度上,我擔心自己的發問打擾了其他學生的學習,因為我們的字彙量真的比較少,很多我們不懂的字,歐美學生不會有問題,更不用說我們的聽力普遍也不太好,如果大家都聽得很順,只有我們一直舉手說聽不懂,感覺很令人挫折。

但更深層地,我覺得,問題根源來自於,我們被教育成是不被允許表現出缺點或錯誤的。
歐美學生視犯錯為學習的機會,他們若是開口說出錯誤答案了,或許只是笑一笑就算了,但亞洲學生通常會覺得自己很丟臉。亞洲學生非常怕犯錯,我們要開口,通常都是要有把握講得對,不然就寧可不說。想想也許跟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有關,如果開口回答問題,說錯了,多數是會得到白眼,而不會有老師嘉獎你勇於表達的態度。非常、非常的結果導向。國外的老師則會一直強調,開口說啊!就算講錯也沒關係!

於是我們養成習慣去迴避自己的弱點,只將比較好的那一面呈現出來。外顯的東西只能是"對的、優秀的、正確的",至於其他的,藏起來吧!
許多父母也是這樣,會放大小孩的缺點,而將優點視為理所當然。

會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當我跟我老媽說,聽說讀寫四方面裡,我聽力是最弱的,我母親一陣沉默,我馬上感覺到她的不開心與彆扭。她想聽到的是,我各方面都夠優秀、不需要操心。聽到我說自己的弱項與缺點,總是讓她很不愉快,她接下來就會焦慮地問我,有沒有想辦法去補救?有沒有努力在彌補?

這樣的態度讓我覺得喘不過氣,我不可能"完美",總會有某一些部份,我做得比較不那麼好,如果每一塊我都要逼自己做得高於平均值,我不是超人,就是要把自己搞死;可不可以,就接受我是我,我有一些很不錯的地方,也有一些比較不優秀的地方?

於是,為了不要受到這種"關愛",我跟所有的亞洲孩子一樣,決定要閉口不談自己的問題。就讓我們假裝一切都很好。

今天有一個妹妹跟我說父母親不能理解她在法國求學的難處,聽了前因後果,大概也發現,因為她把自己遇到的困難都一五一十告訴爸媽,結果她爸媽好像就有一種印象,覺得這個女兒在國外表現很差,浪費爸媽的錢,於是告訴她,如果她今年被留級,就得回台灣。

為甚麼,當孩子說遇到挫折時,我們不是視為正常並鼓勵孩子去克服困難,而是要認定他們某方面有問題?(不夠用功,不夠聰明,等等?)為甚麼,做得"夠好"不可以,要做到"非常好"才行?問題是,這種完美主義,好像通常又都只用在要求別人,而不會用來要求自己......

不知道,不是丟臉。有困難,不是丟臉。犯錯,不是丟臉。一點嘗試的意願與勇氣都沒有,才會真正令自己的心都感到羞愧。

2 comments:

Carole 提到...

這種完美主義,好像通常又都只用在要求別人,而不會用來要求自己......

這句話可能需要修改一下下:

這種完美主義,通常會外顯的去要求別人,然後用更嚴格的態度苛求自己,然後把自己是為失敗的丟臉的沒成就的......

大部份的亞洲人,不就都是這樣? 自我價值感低落...即便是反過來要求我們的那些長輩們,他們也是這樣,不是嗎?

Sophie 提到...

哈哈!你的意見很有道理,長輩們心理通常也是被這種失敗的焦慮感壓得死死的,只是不願意表現出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