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著不批判

最近由於跟一些朋友討論感情問題,再一次體會到,對於有意做諮商或者治療工作的人,態度與情緒的中立是非常重要的特質;意即,能夠做到"不批判",我相信這是一個已經被提過千百遍的議題,但就當作是我自我提醒吧,我又要老調重彈一次

"批判"是根深蒂固的自動反應,我們總是會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意見,覺得這樣是對的,那樣是錯的,這樣做很好,那樣做不好......這是人類無法解脫的習性,只要我們有意識存在的一天,只要我們受過社會文化教育的薰陶,我們就會有批判,有特定的價值觀;人類有許多衝突就來自於互相批判,我覺得你這樣做不對,你也覺得我這樣你看不順眼......雙方都覺得對方應該要配合自己修正,無法彼此包容的結果,就是衝突與情緒,許多朋友/情侶/夫妻吵架吵到死都還在堅持"我這樣想才是對的,你應該要跟我一樣的想法",想當然爾你不會找到一個在所有事情上都同意你的人,這樣的對象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只是滿足ego而生的幻象

我並非宣揚"無對錯"這個觀念,我認為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的確任何行為都沒有對錯可言,但為了自己的好處傷害他人、剝奪他人、違背他人自由意志,這是最基本的禁忌

講回主題......當人們尋求諮商或治療的協助時,通常一定是已經處在一個混亂/困惑的情緒之下,我認為諮商師或治療師的工作絕非"指導"人們應該怎麼想、怎麼做(當然了,對某些人而言,扮演權威角色是件特別有吸引力的事情...)而是扮演一個支持的力量,幫助人們從這個事件中學習並變得更加成熟,進而擁有他們自己的勇氣去為自己做決定;事件的主角是經歷的人,而不是在旁邊出意見的人;況且,當處於被批判的狀態下,人是無法自由地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的,這對完整地審視整個事件不是正面的幫助,當人們給意見時,需要很小心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經下意識地扮演起"導師"的角色來,這對傾聽是很大的傷害

這種行為模式常見於親子關係,父母們常抱怨孩子跟自己不親,但當孩子們對父母說話時,父母卻常常回以"我早就叫你這樣/那樣,你偏偏不聽,現在你看看......",傾聽沒兩分鐘,倒是批判了十分鐘,相信孩子聽完,就再也不想跟父母討論任何事了吧,朋友/伴侶之間也是一樣,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有權指揮對方的價值觀或好惡,你可以擁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要強迫他人接受你的想法!

從這些事件中,我也看見自己許多的批判,來自價值觀、來自文化、來自個人的喜惡,在異文化中,彷彿被迫打散重組一次,在不同年齡層中,也再次看見世代造成的差異;我想,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能夠包容瞭解多種文化的價值觀差異,對想要做諮商/治療/spiritual工作的人來說,應當是個必備的能力,因為所有這些工作,都是為了讓人們能擁有更開闊的心胸與心靈,如果我們自己做不到,怎麼幫助其他人做到?

0 comments: